|
以下是在古生物研学基地“拼装恐龙”的相关介绍: 选择合适的古生物研学基地北京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位于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百蔬园东侧,总占地面积2962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展区。这里有亚洲最完整的合川马门溪龙骨架等“明星展品”,以化石发掘体验区、古生物装架区、研学展示区等七大主题展区系统呈现地球46亿年生命演化历程。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化石修复装架基地:在这里可以看到真实的恐龙化石修复和装架过程,还能体验制作“龙骨化石标本模型”,并亲手组装许氏禄丰龙化石模型。 参与“拼装恐龙”活动的流程和内容知识讲解 恐龙分类与特征:研学导师会介绍不同种类恐龙的特点,如蜥臀目和鸟臀目的区别,让参与者了解恐龙的基本分类和各自的形态特征,比如霸王龙属于蜥臀目,有着巨大的头骨和锋利的牙齿,是肉食性恐龙;三角龙属于鸟臀目,头部有独特的角和颈盾,是草食性恐龙。 骨骼结构知识:详细讲解恐龙骨骼的结构,包括头骨、脊椎、肋骨、四肢骨等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以及如何通过骨骼来判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实践操作 挑选恐龙模型套件:基地一般会提供多种恐龙模型供选择,如常见的霸王龙、三角龙、剑龙等模型,每个模型都有相应的编号和说明。 拼装过程:按照从骨架到皮肤的顺序进行拼装。先将恐龙的骨架模型零件从包装中取出,对照说明书,从底部的四肢开始组装,逐步向上拼接脊椎、肋骨、头骨等部位,用螺丝、卡扣或胶水等固定零件。在拼装过程中,感受恐龙骨骼的连接方式和整体结构,了解生物力学原理在恐龙身体结构中的体现。 细节处理与上色:完成骨架拼装后,进行细节处理,如添加牙齿、爪子、鳞片等部件,使恐龙模型更加逼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恐龙模型上色,参考恐龙化石的研究资料或发挥创意,为恐龙赋予独特的颜色和纹理。 “拼装恐龙”活动的意义科普教育意义:让参与者直观地了解恐龙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知识,激发对古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科学的认知和理解,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提高科学素养。培养能力:在拼装过程中,需要参与者仔细观察、分析零件之间的关系,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对于团队合作形式的拼装活动,还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