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举措。以下是相关介绍:重要意义: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有助于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我国当前进展:今年上半年,我国绿色生产力加快培育。绿色消费活力涌动,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等消费增长较快,绿色消费渐成新风尚。绿色生产加速推进,超140家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十四五”前四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1.6%,产业“含绿量”提升。我国还建成了众多国家级绿色工厂,覆盖多个行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20%。同时,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培育,新型储能技术获突破,风电建设持续提速,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制造体系。培育绿色生产力的举措: 推动绿色科技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聚焦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抢占未来绿色科技发展制高点。壮大绿色科技创新主体,成立绿色科技研究院,深化产学研协同,培养高素质绿色科技创新人才。建立健全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转化和产业化体系,推动科技成果普惠化应用。 构建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引导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改进生产工艺,建立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等,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等产业,形成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积极布局未来产业,聚焦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新领域,拓展绿色经济新业态。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活力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财税、金融等绿色政策体系,释放生产力发展的绿色潜能。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速人才链、教育链等深度融合,增强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内生动力。完善超大城市生态治理体制机制,提升生态环保整体智治能力,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形成全社会共促绿色转型的合力。 政策支持引导: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通过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转型提供制度保障,还提出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推进区域绿色发展协作,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