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358.76亿港元,单日净买入金额创下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的新高。这一举措对港股定价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如下:增强内地资金定价权:历史上,港股公司定价长期由外资主导,但近年来南向资金持续净买入港股,尤其是ETF资金作为南下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为港股带来增量资金,影响力日益凸显,推动定价权从“海外资本”向“内地资本”倾斜。例如,8月15日盈富基金单日吸金127亿港元,其巨额申购往往预示着机构资金对港股系统性配置的需求升温,反映出内地资金对港股核心资产的集中配置,进而影响港股定价。推动港股估值修复:南向资金的流入为港股市场输入大量资金,缓解了市场流动性压力,提升了市场交易活跃度和定价效率。此前港股市场因流动性不足等原因长期估值偏低,南向资金买入优质资产后,能够推动相关企业估值修复,再通过板块联动,形成估值传导链条,促进港股市场整体估值回归。如今年上半年,在南向资金的驱动下,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达20%。改变市场定价逻辑:港股市场以国际机构投资者为主,容易受到国际环境影响,造成市场大幅波动。南向资金的流入,一方面能够有效应对外资流出风险,平滑市场波动,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也能推动港股市场走出与中国经济基本面联动的独立行情,优化市场定价逻辑,强化价值发现功能,提升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重塑部分板块定价体系:港股主题ETF在南下资金中扮演重要角色,资金不断借道港股主题ETF净买入港股,对港股部分板块的定价体系产生了重塑作用,尤以在港股上市的券商H股表现最为突出。恒生科技、创新药和非银金融三大领域的定价机制,正系统性脱离过往由外资主导的模式,转向南向资金驱动的估值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