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红楼梦》文旅演艺不只是旅游附属品,它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新型演艺形式,在文旅融合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创新。以下是具体分析:从创作理念看:《只有红楼梦》的总构想、总编剧、总导演王潮歌认为,该项目不是带有沉浸式体验的旅游产品,也不是商品,而是名叫“戏剧幻城”的新物种。她打破了“静态观看”的传统戏剧演出模式,从演阅读《红楼梦》的读者角度出发,融合新情景装置艺术与舞台沉浸技术,呈现出沉浸戏剧体验与幻境空间,让游客感受想象、思辨、哲学、美学等更高层级的内容。从演出内容看:《只有红楼梦》设有21个演出空间,包含三个大剧场和18个小剧场演出,还有108个情境空间。三个大剧场的演出内容直接取自书中情节,通过叙事上的解构和有设计感的观看方式,让观众对原著主要情节进行快速回顾。而小剧场的演出则更加多元化,有的与《红楼梦》有关系,有的与《红楼梦》有半点关系,还有的与《红楼梦》半点关系都没有,这种丰富的内容设置使得不同的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更是为了给观众带来一场深度的艺术体验。从观演形式看:《只有红楼梦》采用了多种创新的观演形式,如行进式观剧、旋转座椅观剧、躺在床上通过斜置的巨型双面镜观剧等。在“真亦假”剧场,观众会走上舞台,饰演《红楼梦》角色的演员会走进观众席,这种时空的错位,不断打破观众的观演预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演出中,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和沉浸感,这与传统的旅游演艺项目中观众只是被动观看的形式有很大的不同。从市场影响力看:自2023年7月23日开城以来,《只有红楼梦》已接待游客超125万人次,累计完成戏剧演出1.45万场,观演总人次超460万次,其中半数以上是京津游客。这些数据表明,《只有红楼梦》已经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观看,它不仅仅是作为旅游的一个附加项目存在,而是凭借自身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吸引力,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化消费目的地,能够吸引观众专程为了观看演出而前往廊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