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入法治文化,破解医患纠纷## 一、医患纠纷的现状与法治文化的重要性 (一)医患纠纷现状当前,医患纠纷呈现出多发态势,其成因复杂多样,涵盖医疗技术水平限制、医患沟通不畅、患者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医疗体制不完善等多个方面。纠纷形式也日益多元化,从传统的协商、调解,到诉诸法律诉讼,甚至出现一些极端的暴力伤医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也损害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法治文化在破解医患纠纷中的重要性法治文化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和普遍适用性,倡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将法治文化融入医患纠纷解决过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提供公正准则:法律为医患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明确、统一的准则和程序,确保纠纷解决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公正处理,使医患双方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规范行为举止: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其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能引导患者及其家属依法理性表达诉求,避免采取过激行为。构建长效机制:法治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和化解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并在纠纷发生后能够依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维护医疗行业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二、当前医患纠纷解决中法治文化融入的不足 (一)法律意识淡薄医护人员方面:部分医护人员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深入,在医疗实践中存在忽视患者知情权、选择权等现象,缺乏依法执业的自觉性。例如,在进行特殊检查或治疗时,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导致患者对医疗行为产生误解。患者及其家属方面:一些患者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不了解医患纠纷的合法解决途径,在发生纠纷时往往首先采取非理性的方式,如聚众闹事、暴力维权等,不仅无法有效解决纠纷,还可能引发新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法律制度执行不到位医疗监管制度: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医疗卫生监管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的问题。例如,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医疗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为医患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纠纷解决机制:现有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包括协商、调解、诉讼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各机制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存在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例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周期较长,导致纠纷解决时间拖延,增加了医患双方的成本和矛盾激化的风险。 (三)法治宣传教育不足宣传内容针对性不强:目前,针对医患双方的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往往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对医护人员的宣传教育主要侧重于法律条文的讲解,而忽视了如何将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医疗服务中;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则缺乏对医患纠纷解决途径和法律程序的详细介绍。宣传方式单一:法治宣传教育方式主要以传统的讲座、宣传册等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引起医患双方的共鸣和关注。例如,在医院等场所进行的法治宣传活动,往往形式化严重,实际效果不佳。## 三、融入法治文化破解医患纠纷的路径 (一)加强法治教育,提升法律意识对医护人员的法治教育:医疗机构应将法治教育纳入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和案例分析研讨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依法执业能力。例如,通过真实的医患纠纷案例分析,让医护人员深刻认识到依法执业的重要性,增强其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法治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医患纠纷解决的相关法律知识和程序,引导其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例如,在医院候诊区、病房等场所设置法治宣传专栏,播放法治宣传视频;利用社区、媒体等平台开展面向公众的法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二)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健全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纠纷解决程序。例如,修订完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加强医疗监管执法:强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等监管部门的职责,加大对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服务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医疗安全隐患,从源头上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优化医患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完善协商、调解、诉讼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各机制之间的衔接和配合,提高纠纷解决效率。例如,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医患纠纷中的作用;优化医疗损害赔偿诉讼程序,简化诉讼流程,缩短诉讼周期。 (三)营造法治文化氛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医疗机构内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医疗机构应将法治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中,通过设立法治文化长廊、开展法治主题活动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例如,在医院内部开展“法治医院”创建活动,引导医护人员树立法治理念,依法行医、文明行医。加强社会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加强全社会的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例如,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依法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四)发挥司法引领作用,强化法律权威公正审理医患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应依法公正审理医患纠纷案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事实证据进行裁判,确保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通过公正的司法裁判,树立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引导医患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加强司法宣传和指导:人民法院应结合医患纠纷案件的审理,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开展法治讲座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法律知识和司法裁判规则,提高公众对医患纠纷解决的法律认知水平。同时,加强对基层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提高其调解医患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四、总结融入法治文化是破解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完善法律制度、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发挥司法引领作用等多方面的努力,能够有效提升医患双方的法律意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纠纷解决程序,构建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司法机关、社会公众等各方共同参与、协同配合,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医患纠纷法治解决的强大合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