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时节,暑热渐盛,湿热交织,人体易受湿邪侵扰,出现脾胃失调等症状,养生防病重在健脾祛湿、清热解暑。以下是一些健脾祛湿的方法:饮食调理 选择清淡利湿食材:可多食用薏米、赤小豆、山药、茯苓等健脾利湿的食物,如用薏米、赤小豆煮粥或煲汤,也可将山药、粳米一起煮粥,能助脾胃运化水湿。还可适量食用冬瓜、苦瓜、苦菜等清热燥湿的食物。 避免食用不当食物:应避免过食生冷油腻之物,如冰饮、寒性水果等,以防损伤脾阳、加重湿困,同时也要少吃肥甘厚味、辛辣燥热等易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辣椒等。起居调整 注意避暑防寒:小满时节应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适当早起接受阳光以助阳气生发,同时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外出,穿衣选择透气棉麻材质,室内保持通风,湿度高时可用空调除湿。此外,要避免空调直吹,尤其护住腹部、肩颈等部位,防止寒邪侵袭。 适度运动锻炼: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舒缓的运动,以身体微汗为宜,避免大汗耗伤气阴,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并补充温水。情志调节:小满时节心火易亢,情绪波动易致三焦气机壅滞,宜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可多听五行音乐,如宫调的《黄庭骄阳》健脾祛湿,羽调的《梅花三弄》清心降火,以调和身心。中医保健 艾灸穴位:选取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中脘等穴位,每周艾灸2次,每穴10分钟左右,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达到健脾化湿的效果。 推拿按摩:沿脾经从足内侧至腹轻揉或拍打,每日1次,能促进湿邪排出。也可每日按摩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每穴3-5分钟。 中药香囊:可佩戴内含藿香、佩兰、薄荷等药材的中药香囊,有醒脾化湿、驱蚊防感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