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牡丹江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冷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冷水鱼特色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塑造和产业链延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全链条发展的振兴之路。具体如下:1. 种业创新: 培育优育品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发出“水科一号”“全雌1号”虹鳟鱼,与丹麦、波兰虹鳟苗相比,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更具优势,填补了国内空白,使牡丹江在全国冷水鱼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种源保障。 创新养殖模式:钻心湖虹鳟鱼养殖基地诞生了中国第一条冷水鱼——虹鳟鱼,以及“陆海接力”养殖模式。该基地已供应多个海洋渔业养殖公司鱼苗近千万尾,指导输出养殖技术覆盖十多个省市。2. 扩大养殖规模: 依托自然水域:以莲花湖为依托,海林市养殖水面面积达6.2万亩,有鲢鱼、红尾鱼、大白鱼等10余个鱼类品种,主要采用渔业捕捞、拦湾养殖、大水面养殖等生产方式。2024年,海林市渔业总产量达2300吨,总产值达3680万元。2025年预计全市渔业总产量达2645吨,总产值达4232万元,均同比增长15%。 发展设施渔业:黑龙江爱江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斥资1.5亿元在牡丹江市爱民区江西村打造冷水鱼养殖繁育基地,以“三产融合”模式构建全产业链体系。项目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集现代工程技术、水处理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3. 提升加工能力:海林市三道河子镇的鱼类加工项目配备自动化生产线2条,可实现产地白鲢、鳙鱼、红尾鱼等水产品的生产线筛选、去杂、包装、速冻的冷链产业化加工。全部投产后,年可加工湖鱼3000吨,实现产值1800万元,冷水鱼附加值提升20%以上。4. 拓展销售渠道: 利用口岸优势:绥芬河市、东宁市发挥口岸优势,积极扩大海产品进口规模,开拓国内高端消费市场,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当地企业通过参加展会等多种途径,加快开拓国内高端消费市场,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升级。 发展电商平台: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线上平台将冷水鱼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拓宽销售范围,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利用电商直播等新兴销售模式,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5. 加强品牌建设: 打造特色品牌:镜泊湖的有机鱼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牡丹江市还加强冷水鱼地理标志品牌创意塑造,不断扩大以镜泊湖胖头鱼、红尾鱼、宁安虹鳟鱼为代表的牡丹江冷水鱼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推动产业融合:牡丹江市将冷水鱼产业与文化旅游、冰雪经济等紧密结合。冬捕季,镜泊湖景区与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景区联动,融合多种文化,创新推出“雪国冬捕”冰雪旅游产品。镜泊湖水产养殖厂在夏季加入“观光网”项目,还研发了麻辣小杂鱼、蒜香小杂鱼等旅游产品,让牡丹江冷水鱼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