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的估值与潜力是当前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从估值来看,基于不同理论存在不同观点,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从潜力而言,在国内政策支持与国际化推进等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升值潜力,以下是具体分析:人民币汇率估值: 基于实际有效汇率分析:从2005年到2022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步升值,累计升值60%,年均升值幅度2.7%,这与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产业进步等基本面因素相符。但2022年以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出现下降,截至2025年下降了15.4%,其中约三分之一来自名义有效汇率变化,约三分之二来自国内价格水平相对国外更低。 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分析: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相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来衡量货币实际购买力。人民币市场汇率存在低估,外汇交易中1美元能够兑换约7.2元人民币,但1美元只能购买3.5元人民币等值商品,从购买力的角度出发,人民币市场汇率应升值。 基于市场供求关系分析:需求不足是202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弱的主要原因。需求不足导致物价水平偏低,资产估值水平低,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较弱,使得在大量经常项目顺差的情况下仍出现了大量资本流出,这是一种市场失灵表现,由此导致的实际汇率下降实际上是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低估。人民币汇率潜力: 国内政策支持:宏观政策发力是稳汇率的最大确定性因素。下半年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宏观政策还会保持稳增长取向,核心是财政加力、货币宽松,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不仅会充分对冲外部波动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而且会给人民币汇率提供关键支撑。 美元走弱趋势:下半年美元走弱的趋势有望维持。在美国经济数据疲软、“大而美法案”通过引致的财政压力加剧、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等影响下,市场对美元信心或将松动,美元资产吸引力进一步削弱,国际资金逐步撤离美元资产、多元化配置其他货币资产,这将有利于人民币汇率走强。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有助于提升人民币汇率。当前美元信用明显走弱,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契机。随着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融资和储备中的比重提升,将推动人民币汇率适度升值。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币国际化使得人民币汇率适度升值,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于年度GDP增速的下限要求;从微观层面看,有利于中国企业做大做强,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