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9月9日袭击卡塔尔首都多哈后,阿拉伯国家对建立军事联盟的讨论热度攀升,虽团结的战略需求日益凸显,但受多重因素影响,阿拉伯军事联盟的建成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短期内建成可能性较低,长期则存在一定发展空间。 推动联盟建设的积极因素共同安全威胁催生合作意愿    - 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对阿拉伯国家的安全构成直接挑战。此次以色列袭击卡塔尔,以及持续对加沙地带采取军事行动,让阿拉伯国家深刻意识到单个国家难以抵御此类安全威胁,集体防御的必要性显著上升。例如卡塔尔明确表示其安全是阿拉伯和伊斯兰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以色列的侵略视为对整个地区集体安全的挑战,这一观点得到诸多阿拉伯国家认同,为联盟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 美国在中东安全事务中的不可靠性愈发明显。长期以来,部分阿拉伯国家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但美国在地区冲突中的偏袒立场,如对以色列的支持,以及在阿拉伯国家面临安全威胁时未能提供有效保护,让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度大幅下降。沙特等国耗费巨资购买美国武器,却未能有效保障自身安全,这促使阿拉伯国家转向寻求地区内部的安全合作,自主组建军事联盟的意愿增强。部分国家的积极推动与初步合作    - 埃及率先提出“阿拉伯版北约”构想,提议建立总部位于开罗、覆盖阿拉伯国家的集体防御机制,涵盖陆、海、空多军种,并得到伊拉克、约旦、摩洛哥等国的初步支持。卡塔尔则呼吁建立“阿拉伯国家联合防空系统”,聚焦实际安全需求,这些提议为联盟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和思路。    - 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巴基斯坦作为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其核力量可为沙特提供一定的战略威慑保障,该协议被视为对阿拉伯世界安全诉求的回应,也为阿拉伯国家与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军事合作提供了范例,可能吸引更多国家参与到地区安全合作中来。此外,阿联酋、卡塔尔表达出加入“沙巴联盟”的意向,若这一合作模式扩展,可能为阿拉伯军事联盟的建设积累经验和基础。 阻碍联盟建成的关键障碍内部分歧难以调和    政治与领导权争议:阿拉伯国家在地区政治事务中立场存在差异,且对联盟领导权的争夺激烈。埃及提议建立联盟并希望主导,但卡塔尔、阿联酋等国明确反对,主张由沙特主导并将总部设在海湾国家,埃及总统甚至因提案遭否决愤然离开多哈峰会,领导权的分歧直接影响联盟建设的推进节奏。同时,部分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如阿联酋此前与以色列改善关系并购买其装备,这与其他坚决反以的阿拉伯国家立场相悖,难以形成统一的联盟目标。    教派与历史矛盾: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教派对立长期存在,在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东变局的催化下不断发酵,巴林、也门等地的教派冲突甚至演变为代理人战争,教派矛盾使得阿拉伯国家之间难以建立充分的信任与合作基础。此外,《赛克斯-皮科协定》的殖民遗产人为划分国界,埋下了分裂隐患,各国在领土、民族等问题上的历史矛盾也影响着地区团结与军事联盟的组建。    经济与实力差距: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富裕国家如沙特、卡塔尔等具备较强的军事投入能力,而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难以承担联盟所需的军事开支与义务,在资源分配、军费分担等问题上可能产生分歧,影响联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外部势力的干预与影响    - 美国不愿放弃对中东安全的主导权,对阿拉伯国家自主组建军事联盟持反对态度,担心联盟会削弱其在中东的影响力。美国在中东部署了大量兵力,依托军事基地维持控制,可能通过向阿拉伯国家施压、挑拨离间等方式阻碍联盟建设。例如,美国曾推动组建针对伊朗的“中东战略联盟”,但因阿拉伯国家内部分歧夭折,此次美国可能会再次利用阿拉伯国家的分歧干预联盟进程。    - 俄罗斯在中东也有一定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虽然其可能在某些方面与阿拉伯国家存在合作,但俄罗斯与美国在中东的博弈,以及其自身的战略考量,可能使俄罗斯对阿拉伯军事联盟采取复杂态度,未必会全力支持,这也增加了联盟建设的不确定性。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短期内,阿拉伯军事联盟难以正式建成。尽管存在共同的安全需求和部分国家的推动,但内部的领导权争夺、教派矛盾、经济差异等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外部美国的干预也会对联盟建设形成阻碍。不过,阿拉伯国家可能会先从局部、低层次的军事合作入手,如建立联合防空系统、开展军事演习等,逐步积累合作经验,增强地区集体安全意识。从长期来看,如果以色列的安全威胁持续存在,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进一步衰退,阿拉伯国家能够逐步化解内部分歧,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那么阿拉伯军事联盟存在建成的可能性。未来的联盟可能不会是传统意义上高度一体化的军事同盟,而是结合“地区自主合作+大国协调”的混合体系,既强调阿拉伯国家的主体地位,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吸纳外部力量的建设性参与,同时合作领域可能从单一军事防御向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多领域延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