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在诉”理念深刻体现了司法为民的情怀与担当,以下是关于如何践行“如我在诉”以托起群众稳稳幸福的多方面阐述:
在司法工作中的践行
立案环节
提供便民服务
设立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立案、缴费、查询等全方位服务。例如,配备导诉员,对前来立案的群众,尤其是不太熟悉诉讼程序的当事人,像对待自己一样耐心解答疑问,告知其需要准备的材料。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当场立案,对于材料不全的,一次性告知补正内容,避免群众往返奔波。
畅通立案渠道
大力推广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便民举措。如在一些地方法院,当事人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脑端平台进行网上立案,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对于异地起诉的案件,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跨域立案,让群众在家门口的法院就能办理千里之外法院的立案手续,真正做到方便群众诉讼,减轻群众诉累。
审判环节
公正审判
法官要以“如我在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案件,深入了解案件事实。在审理过程中,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辩论意见,就像自己处于当事人的位置时希望法官能够做到的那样。对于复杂案件,主动开展调查取证工作,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案件结果的细节。例如,在审理民事侵权案件时,法官要充分考虑受害者的处境,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去衡量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同时也要公正对待侵权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
司法公开透明
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等方式,让司法审判在阳光下进行。法官在审理案件时,要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司法行为都可能被公众审视,如同自己是案件当事人时希望审判过程公开透明一样。庭审直播能够让群众实时观看案件审理过程,裁判文书上网则可以让公众了解案件的裁判理由和依据,增强公众对司法的信任。
执行环节
加大执行力度
执行干警要深知当事人胜诉权益得不到实现的焦急心情,像对待自己的权益被侵害一样积极开展执行工作。对于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要迅速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执行措施,确保执行到位。例如,在执行涉民生案件,如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时,执行人员要加班加点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与相关部门联动,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迫使其履行义务,及时将工资发放到农民工手中。
善意文明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既要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也要关注被执行人的合理诉求。对于企业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如果企业仍有发展潜力,要采取灵活的执行措施,如“活封”“活扣”,即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继续使用被查封、扣押的财产进行生产经营,以维持企业的运转,就像自己在经营企业时希望法院能够给予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一样。这样既能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又能保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行政工作中的体现
制定政策层面
以民为本
行政机关在制定政策时,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像自己是政策的直接受众一样。例如,在制定住房保障政策时,要充分调研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考虑到低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实际困难。制定出的政策要确保公平、公正、具有可操作性,既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居住需求,又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公众参与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听证会、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让群众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来。行政机关要积极回应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同自己提出的意见希望得到重视一样。例如,在制定城市交通规划政策时,召开听证会,邀请市民代表、专家学者、相关企业等各方人员参加,听取他们对于公交线路设置、道路建设等方面的意见,根据合理建议调整政策方案,使政策更加符合群众利益。
行政执法层面
规范执法
行政执法人员要以“如我在被执法”的心态进行执法工作。在执法过程中,严格遵守执法程序,依法依规进行处罚、检查等执法活动。例如,在城市管理执法中,执法人员对占道经营的小商贩进行管理时,要先表明身份,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劝导、警告或者处罚,不能随意粗暴执法。要考虑小商贩的生计问题,积极引导他们到合法的经营场所经营,如同自己处于小商贩的位置时希望执法人员能够人性化执法一样。
服务意识
行政执法不仅仅是管理,更要体现服务。行政机关要主动为群众提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市场监管执法中,对于一些小微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执法人员要积极提供指导和帮助,告知其办理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而不是简单地以处罚为目的,真正做到执法为民。
在社会治理中的拓展
多元解纷机制中的应用
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员要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开展调解工作。在调解纠纷时,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理解他们的矛盾焦点和利益诉求。例如,在调解邻里纠纷时,调解员要深入了解双方的生活状况和矛盾根源,可能是一方的噪音影响了另一方的休息,或者是公共区域的使用产生了分歧。调解员要站在双方当事人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像对待自己与邻居的纠纷一样用心去化解矛盾,促进邻里和谐。
行业调解
在医疗纠纷、劳动纠纷等行业性纠纷的调解中,行业调解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同时以当事人的心态去对待纠纷。在医疗纠纷调解中,调解员要了解患者对于医疗结果的期望和担忧,以及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难处。通过深入调查、组织专家论证等方式,公正、公平地进行调解,如同自己是医患双方中的一员时希望得到的公正调解一样,维护好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医患矛盾。
基层治理中的融入
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他们要将“如我在诉”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在处理社区居民的问题时,如居民之间的家庭纠纷、社区环境问题等,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事务或者生活环境一样积极主动。对于家庭纠纷,社区工作者要深入家庭了解情况,耐心倾听家庭成员的心声,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在改善社区环境方面,要从居民的生活需求出发,积极争取资源,改善社区的卫生、绿化、公共设施等状况,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