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经济数据和政策导向,基建投资增速在上半年的阶段性放缓确实存在短期扰动因素,但四季度加速回升的趋势已具备较强支撑。以下从现状、原因及未来动力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上半年增速放缓的核心原因1. 极端天气与价格扰动 2025年6月多地遭遇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直接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当月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同时,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在二季度同比上涨约8%,推高项目成本,部分地方政府因预算约束暂缓项目启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狭义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4.6%,较前5个月回落1个百分点,反映出短期冲击的影响。2. 财政发力节奏后置 尽管2025年新增专项债额度达4.4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5000亿元),但一季度仅发行2400亿元,资金到位进度较慢。财政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16%,但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使用,导致上半年基建投资缺乏资金拉动。3. 季节性因素叠加春节扰动 一季度通常因春节假期导致施工周期缩短,而2025年春节提前至1月,进一步压缩了上半年有效施工时间。智研咨询数据显示,1月水泥直供量同比下降33%,实物工作量显著放缓。 二、四季度加速的四大核心动力1. 专项债资金集中释放 2025年专项债额度已全部下达,截至三季度末发行进度预计超过80%,剩余约8000亿元资金将在四季度集中使用。历史数据显示,四季度专项债资金拨付率通常较前三季度高20-30个百分点,直接推动项目开工提速。例如,2024年四季度专项债资金使用带动基建投资环比增长12%。2.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下半年已明确的重大项目包括:陇东至山东特高压工程(年消纳新能源8.4亿千瓦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涉及铁路、公路等领域),以及各地“十四五”规划收官项目。仅湖北、浙江等6省四季度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就达2311个,总投资1.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计划四季度完成基建投资2800亿元,占全年目标的47%。3. 政策工具协同发力 财政政策:赤字率提高至4%,新增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7000亿元定向支持“两重”项目(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四季度将形成实物工作量。 货币政策:5月降准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叠加LPR下调10个基点,基建项目融资成本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二季度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45个基点,直接降低项目财务压力。 化债政策:10万亿元隐性债务化解方案落地,城投平台现金流压力缓解,释放约3000亿元可用于基建的资金空间。4. 季节性与施工条件改善 四季度天气转凉,北方地区进入传统施工旺季,有效施工天数较三季度增加20%以上。同时,上半年因天气延误的项目将在四季度赶工,形成“赶工期效应”。例如,2024年四季度基建投资环比增速达9.2%,显著高于前三季度均值。 三、结构性机会与风险提示1. 重点领域 新基建:专项债投向领域拓宽至AI基础设施、传统基建智能化改造,预计四季度相关投资增速达18%。 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城市管网改造等项目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四季度投资占比或提升至35%。 区域布局:中西部地区基建投资增速(4.8%)持续高于东部(-0.8%),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季度项目开工率预计超90%。2. 潜在风险 地方财政压力:尽管化债政策缓解短期风险,但部分市县综合财力仍较弱,可能导致项目资金到位延迟。 外部不确定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如原油、铁矿石)可能影响四季度基建成本,需关注PPI走势。 项目质量:部分地区为完成投资任务可能出现“重速度轻效益”现象,需警惕低效投资风险。 四、权威预测与历史验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陈建伟等专家预测,四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升至7%-8%,全年增速维持在5.5%左右,显著高于上半年的4.6%。从历史数据看,2019年、2021年等年份均出现过“上半年放缓-四季度加速”的规律,专项债资金使用和项目周期的季节性特征是核心驱动因素。综上,基建投资增速的短期放缓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而四季度在资金、项目、政策的共振下,有望迎来显著加速,成为稳定全年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专项债项目清单、重大工程开工进度及地方政府化债进展,把握结构性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