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25日,我国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数量已达5580件,备案数量更是高达181865件,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一数据背后,既体现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显著成效,也折射出专利密集型产品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价值。 一、核心数据透视:区域与产业分布特征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呈现明显的“东部领跑”格局。认定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为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5省合计认定3060件,占全国总量的54.84%。其中,浙江省以938件的认定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已占GDP比重超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江苏省2024年度新增认定551件,年产值达1698亿元,出口额310亿元,多项指标占全国比重超18%。这种区域集聚性,与东部地区完善的创新生态、雄厚的产业基础及政策支持密切相关。从产业结构看,制造业成为专利密集型产品的核心载体,占比达87.6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6.20%的占比位居次席。具体到细分领域,新装备制造业、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医药医疗产业、新材料制造业是主要分布方向。例如,江苏省551件认定产品中,上述领域占比超60%;佛山市50件省级领先的认定产品,也集中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分布特征,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高度契合。 二、发展历程与认定价值:从政策试点到市场赋能我国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工作起步于2023年,首批认定2383件产品,2024年度拟认定数量已突破3000件,年总产值超9000亿元,出口总额超1300亿元,较2023年增幅均超1/3。短短两年间,认定数量实现翻倍增长,背后是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专利密集型产品的认定,对企业和产业发展具有多重赋能效应。一方面,认定过程包含备案、培育、认定三个环节,企业需通过知识产权体检、产业化培育等全流程服务,可有效打通“专利端—市场端”的转化堵点;另一方面,认定后的产品可获得显著的市场与金融支持。例如,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凭借专利密集型产品资质,获得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超60亿元授信;杭州好克光电等企业则通过认定提升品牌影响力,加速市场开拓与融资进程。 三、战略意义与未来展望: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专利密集型产品作为“依靠专利参与市场竞争、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核心载体,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抓手。从产业贡献看,202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已达16.87万亿元,占GDP比重13.04%,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从长远目标看,《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需超万亿元。目前,各地正通过多元化举措加速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例如,浙江省推出专利产业化“金种子”计划,构建“孵化—成长—样板”梯度培育体系;宁波市出台专项政策,提出2025年底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达4000件、产值逾350亿元的目标。随着这些举措的落地,预计未来我国专利密集型产品数量将持续增长,产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
|